发布日期:2024-05-09 01:47 点击次数:93
地缘风险的升温,正在给好意思股市集的中概股(以下统称“中概股”)带来更多变数。
近期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一篇名为《百年变局中又一香港机遇》短文中示意,已指令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商业所作念好准备,若在国外上市的中概股但愿回流,必须让香港成为它们首选的上市地。
其实早在数年前,香港早已成为不少中概股“回流”的首选地。
据信风空幻足统计,2018年至2024年已有31家中概股遴荐回港,完了“好意思+港”的两地上市安排,这些企业占中概股总市值的绝大部分。
在港交所进一步抛出的橄榄枝下,尚未回流的中概股是否会作念出港股上市准备,正在被市集密切关注。
当今好意思股市值不低于百亿元(东说念主民币、下同),且尚未在港上市的中概股仅有19家,市值共计超1.5万亿元,其中仅1家就接近万亿体量。
关于仍有赴好意思上市方向的中资企业而言,当下的本钱运作旅途又当若何方向,变化随时发生。
超7成已“回港”
早在中好意思初次发生经贸关税摩擦的2018年以来,关系中概股的摘牌风险就已造成。
直到2020年好意思国《番邦公司问责法》成效,这种风险愈加被市集关注。
2年后,好意思国证券商业委员会(SEC)曾分批次将拼多多、、网易、小鹏汽车等超120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。
尽管骨子摘牌并未成行,但濒临潜在的策略风险,很多中概股一经未雨缱绻,寻求“回流”至A股、港股的可能。
回A的中概股多量遴荐从好意思股特有化或转为OTC(场外)商业。
信风据Wind空幻足统计,2018年以来共有16家中概股回流至A股上市。
科创板成为不少企业的首选。立异药企百济神州(688235.SH)、复旦微电(688385.SH)等7家中概股“回流”至科创板。
这与科创板对财务的包容度关系——2018年科创板开板,允许未盈利企业、红筹架构(含VIE)公司上市,冲破了传统A股的财务门槛适度。
这以致一度劝诱了好意思国科技公司好意思国像素(PXLW.US),其拟分拆中国子公司逐点半导体(上海)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逐点半导体”)在科创板上市。
2023年,逐点半导体曾向证监局递交了IPO调换材料,但当今仍未踏入IPO陈诉技巧。
更多的中概股则遴荐奔赴港交所。
据信风空幻足统计,2018年至2025年4月共有31家中概股赴港上市,完了“好意思+港”两地上市。
这当中尤以2020年至2022年的热心最为高潮,时代中概股回流数目折柳达到9家、8家和11家。
这些“回港军团”,恰是中概股的主力军。
收尾4月14日收盘,这31家企业的总市值为4.94万亿元,同期387家中概股的总市值为6.86万亿元。
这意味着,当今中概股的7成以上已完成了“回港”。
回流的“助推器”
港股加快回流的背后,与港交地方7年前开释的轨制红利关系。
2018年,港交所推出了“二次上市”轨制(Secondary Listing),即已在境外主要商业所(纽交所、纳斯达克、伦交所)完成初次上市的公司,不错通过存托把柄(DR)等风物在港交所挂牌商业。
由此繁衍了中概股“回港”的两通衢径:
一是“二次上市”模式。
该框架下,公司不仅可沿用原上市地的管帐准则,还豁免关系商业和须予公布商业的鼓动批准及清楚义务等,显贵削弱了公司监管压力。
若公司发生国外除牌,则第二上市刊行东说念主即被视为主要上市刊行东说念主。
这意味着,即使中概股在好意思发生摘牌等顶点情形,好意思国投资者不错将其抓有的ADR疗养为香港股票,裁减投资风险。
二次上市模式,受到了不少中概股的接待。
据信风空幻足统计,轨制落地后的2018年至2024年,阿里巴巴、京东、、百度、携程等不少于19家中概股以二次上市的风物“回流”港股市集,占回港上市中概股的比例超6成。
以腾讯音乐为例,其2022年恰所以二次上市的风物登陆港股市集,且遴选先容上市的方式并不需要刊行股份融资,但又不错提升股票遮掩范围,进而回避在好意思的监管风险。
二是“双重上市”模式。
即指一家公司同期在两个或多个证券商业所挂牌上市,且在每个市集均需安闲该商业所的沿途上市规章和监管条款,造成互相零丁的上市主体。
双重上市与二次上市并不冲突。
一些中概股通过二次上市登陆港股后,再度遴荐转双重上市风物进一步拥抱港股市集。
在前述19家回流香港的中概股中,ag百家乐刷水攻略阿里巴巴、B站、百胜中国、中通快递等共计7家公司均遴荐了先以第二上市登陆港股,再转为双重上市的旅途进行操作。
双重上市具有更显贵的相比上风。
原因在于,二次上市固然具有更高效的经由和更低的操作成本,但无法被纳入港股通范围,难以获取境内机构的资金驰援,在一定程度上适度了商业便利和流动性。
市集遍及预期,若好意思股策略风险进一步加重,不抹杀更多中概股会优先遴荐双重上市的旅途回港。
还剩下谁
据信风空幻足统计,当今市值在百亿元以上且尚未回港的中概股共有19家,市值共计超1.5万亿元,涵盖了拼多多、亚玛芬体育、富途控股、满帮集团等多家明星公司。
尚未回流的中概股总市值的“半壁山河”,基本指向了拼多多一家公司。
4月14日收盘,拼多多市值超9400亿元,占这19家中概股的比例超6成。
然则早在2020年6月,市集就曾有拼多多回港二次上市的臆测,但彼时其回话称“咱们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研讨过这一方向,也未与任何商业整个过任何干于‘二次上市’话题的交游。”
跟着这次风云再起,一朝拼多多回港告捷,则其余18家未回港的公司在中概股总市值占比将不到1成。
从好意思股市集“返港”,并非不成带来可不雅的融资助力。
2018年,百济神州港股IPO召募了高达61.66亿元,是2年在好意思上市募资额的近6倍;
2021年,B站赴港上市召募195.59亿元,是4年前在好意思募资的6倍多。
港股市集还在进一步转暖。
2025年一季度,香港市集共录得15只新股上市,融资总和达182亿港元,同比增长近3倍,在大家市蚁合位居第四,仅次于纳斯达克、纽交所和东京证券商业所。
就估值对比而言,好意思股和港股之间各别并不彰着。
收尾4月14日收盘,这31家中概股在好意思、港的PE(TTM)中位值折柳为10.56倍、10.45倍。举例同期阿里巴巴两地的PE(TTM)折柳为16.27倍、15.92倍。
这和两地上市的股份疗养机制关系。
由于好意思股投资者不错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抓有的中概股ADR按商定比例疗养为港股平庸股,这让两地之间难以产生套利空间,进而估值邻近。
关于拟IPO企业来说,若何方向境外上市道路,相似是摆在当下的遴荐题。
仍有不少境内企业莫得毁灭好意思股上市的悉力。
4月17日,中国新茶饮公司霸王茶姬将登陆纳斯达克,代码为“CHA”,募资金额介于28亿元-30亿元。
本年以来,已有不少于30家中概股登陆好意思股市集。
但濒临脚下的地缘现象,不抹杀会有更多本钱运作道路显现。
一方面,先在港股上市,再根据业务发展择机好意思股融资,也成为相对保守的备选决策。
本年头登陆好意思股市集的立异药企亚盛医药(6855.HK)此前就已在港股上市,并成为了首家“先港股、后好意思股”的生物医药企业。
另一方面,还可根据不同市集进行针对性业务的分拆上市。
举例,企业不错将中国境内的业务和国外业务进行拆分红不同的公司主体。
其中,境内业务主体公司在港股上市,国外业务公司可在好意思股或在“好意思+港”两地上市,从而应付潜在风险。
已有公司遴选雷同操作。
2022年,暖锅连锁商海底捞(6862.HK)分拆了特海国际(9658.HK)在港零丁上市。
海特国际主要崇拜海底捞在中国大陆、中国港澳台地区之外的门店运营等,并于2024年登陆纳斯达克,完了“港+好意思”两地上市。
这一操作仍取决于公司本身的国外业务的体量,在范围有限的情况下,如斯运作的骨子道理并不显贵。
合座来看,地缘策略波动与市集省略情趣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,中资企业大致仍需要进行严慎量度。
(实习生赵倩对本文亦有孝顺)